×
美食特产

客家族群迁徙频繁,人们工作艰苦,粮食长期不足,「咸」、「肥」、「香」是构成客家美食风味的重要元素。菜肴中注重多盐多油,是为了补充辛勤劳动后流失的盐分和油脂。由于地理环境影响,客家人还会利用山林中的自然材料能制作出大量佐料,如破布子、树豆、桔酱等。这些佐料拥有浓郁的香气,拌入菜肴中能促进食欲,既能维持体力同时亦节约经济成本。此外,客家人善用柴木烹调也令食物更有火候。这些形成特点反映客家人勤俭节约、艰苦努力的传统美德。

「客家炆猪肉」

客家人传统以务农为主,劳动工作令体力消耗比较大,需要进食高热量食物补充体力。烹调客家炆猪肉要「迫」出猪肉内的油脂,再以南乳及蒜头作为配料,让猪肉充分吸收配料的香味,猪肉要入味,要腍而不散、有肉汁,不能有嚡口的感觉,皮和肥肉还要带点爽口,汁底不能有油腻感,更要有香浓的南乳面酱味但不能过咸,还要咸中有甜(是肉甜也要酱甜),方能突显客家炆猪肉的神粹!

「盐焗鸡」

据传有位客家妇女为了一个缺乏营养的小孩,把鸡用盐腌制,再用纸包好放入炒热的盐,然后用砂煲煨熟。这个小孩后来因为吃了这道盐焗鸡而恢复健康,并且高中状元。后来这道菜肴成为了每一位客家妇女的拿手好菜。

而在迁徙过程中,客家人不便携带活禽,宰杀后放入盐包之中保存,在食用上更方便快捷。盐焗鸡就是客家人运用智慧制作的特色菜肴。独特的做法令其皮爽肉滑,骨香味浓,若伴以沙姜油盐,风味更佳。

经过厨师的改良后,创造出一系列的盐焗食品,如盐焗凤(鸭)爪、盐焗猪肚、盐焗水鱼等。

「酿豆腐」

由于迁入岭南地区后无麦用以包饺子,客家人想到了酿豆腐的做法。

「酿」有「植入馅料」之意,不同馅料和烹调手法都使「酿豆腐」味道有很大差别。馅料以肉为主,可选羊肉、猪肉、鱼肉等,也可酿入香菇,加入盐、胡椒粉、酱油等佐料调味,然后用煎、焖、煲、炸或蒸等不同方法烹调。

「艾糍」

客家人在清明时节采摘野艾草制作成糍,这种小吃有着艾草的独特芳香,成本低,但制作费事,客家人往往喜爱大量制作,完成后送与亲朋好友,增进彼此的和谐关系,体现了浓厚的客家温情。

「算盘子」

煮熟的芋头和粉一同搓匀后制作出一粒粒的算盘子式样,可加入个人喜爱的蔬菜煮热后食用。这道菜口感爽滑,也可作主食。算盘子有着珠圆玉润的外表,也有着团团圆圆的意义,同时也代表着客家人对未来精打细算的期盼象征。